著名语言学家陆丙甫教授 学术讲座(系列)
讲座题目:
I.句法研究的初始公理:人类在线信息处理能力限度跟编码形式的一致性
II. 句法研究的初始共设:交际功能跟句法编码形式的一致性
陆丙甫:科学是有组织的常识,理论推导必须从最简单、最平凡、最普遍的常识为初始起点。
陆丙甫教授1982年获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师从胡裕树教授。1987年赴美,先后获康州大学语言学系硕士学位、南加州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博士学位,1998至2001在美国加州大学等校执教。2001年回国,曾任首都师大博导和上海师大语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博导,现为南昌大学教授,语言类型学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句法理论、语言类型学、应用语言学研究,现任《东方语言学》主编、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研究员。他在我国最早引进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率先提出的六条语言学理论主张(板块和同步组块、轨层、语义靠近、外大内小、可别度领前、距离标记对应理论)对探索解决汉语的一些基本问题颇有建树,对语言学普遍理论的发展亦增益良多。
主要著述(部分):
2014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本多元化,《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2013 节律和形态里的前后不对称,《中国语文》第5期
2012 汉、英主要事件名词语义特征,《当代语言学》第1期
—— 作为语法分析起点之一的数量性限制,《汉语学习》第1期
2011 重度-标志对应律:兼论功能动因的语用性落实和语法性落实,《中国语文》第4期
—— 再谈对Greenberg 45条共性的分析,《认知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论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0 论“整体-部分、多量-少量”优势顺序的普遍性,《外国语》第4期
—— 蕴含关系的两种解释模式:描写和解释对应关系的个案分析,《中国语文》第4期
2009 从某些语言学术语的翻译说起,《外国语》第2期
—— “组块”与语言结构难度,《世界汉语教学》第1期
—— 也谈“有标记”的歧解及解决之道,《当代语言学》第3期
—— 基于宾语指称性强弱的及物动词分类,《外国语》第6期
2008 谈汉语“的”和日语“の”的区别,《外国语》第3期
2005 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当代语言学》第1、2期
—— 时间表达的语法差异及其认知解释,《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 语言符号理据性面面观,《外国语》第6期
2004 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中国语文》第1期
1993 《核心推导语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0《汉语的认知心理研究:结构、范畴、方法》,商务印书馆
2012《当代西方语言学要著研读》,上海教育出版社
讲座地点时间:
1)11月13日(周四)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文波语音107教室;06:20-09:00PM
2)11月14日(周五)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文波语音208教室;08:10-11:10AM
3)11月15日(周六)文波四楼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会议室师生座谈;08:30-11:00AM(待定)
欢迎本校(院)及兄弟院校感兴趣的师生前来听讲、学习和讨论!
二语习得研究所
2014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