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少娴教授:文学文本的多角度研究 ——以约翰·济慈《拉弥亚》为例

发布者:靳雅琴发布时间:2024-11-07浏览次数:10

(通讯员 吕成慧、杨敏)2024116日上午10:00,香港浸会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系荣休教授叶少娴应邀为js33333金沙官网师生开展了一场题为“文学文本的多角度研究——以约翰·济慈《拉弥亚》为例”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院长蔡圣勤教授主持,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师生聆听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蔡院长热情而隆重地介绍了叶教授的学术经历和丰硕成果。在讲座中,叶教授从不同批评理论及视角出发,全面探讨了约翰·济慈的长篇叙事诗《拉弥亚》的主题构建、形式架构、历史语境、道德伦理意蕴、原型意义、深层心理结构、宗教及文化内涵。首先,通过对比拉弥亚与赫尔墨斯的形象,揭示了超自然与人类爱情追求之间的张力。叶教授特别倡议对《拉弥亚》和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展开比较研究,提示两篇相似“情境”的文本在内容和文化上的异同。随后,叶教授引领我们回溯至希腊神话,全方位解读《拉弥亚》阐释拉弥亚半人半蛇的悲剧起源及其疯狂行径。

在形式架构上,叶教授强调《拉弥亚》采用了叙事诗的形式,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诗中的情节跌宕起伏,从克雷特的森林到科林斯的城市,场景转换自然流畅,展现出济慈卓越的叙事技巧。接着,叶教授从历史语境层面分析,《拉弥亚》反映了19世纪初期欧洲社会对个人情感与自由表达的束缚。叶教授表示,济慈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质疑,以及对个人情感与自由的渴望。叶教授还从道德伦理意蕴层面进行阐述,诗歌探讨了爱与欲、感性与理性的关系,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拉弥亚的悲剧命运象征着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无奈与悲哀

形式主义方法的运用,使我们聚焦于诗歌的文学技巧,如意象和主题对比,从而深入理解作品结构。比较方法则开阔了视野,通过拉弥亚与中西方蛇女形象的对照,显现了文化与文学中的象征共通性。心理分析方法进一步深究了拉弥亚与阿波罗尼奥斯的心理纠葛,以及拉弥亚对情感的深切渴望和对现实的规避。在探讨拉弥亚的惩罚时,叶教授指出其追求梦想、爱情、幸福及情感表达所付出的代价,象征着情感的拟人化及梦想与幻觉。而阿波罗尼奥斯则作为现实与理性的化身,与拉弥亚的幻想形成鲜明对照。这些分析帮助我们领悟了拉弥亚无法与爱人团聚的深层原因,她受情感驱动的“不合理”状态。

此外,叶教授还运用原型批评方法对拉弥亚作为文学中女性角色的原型意义进行了挖掘拉弥亚作为“蛇蝎美人”的原型,展现了女性美丽与危险并存的双面性。以及,深层心理结构上,诗歌揭示了人性中的欲望与恐惧、追求与束缚。讨论了拉弥亚的身份转变,从神界至人世的过渡,及她与人类规范的摩擦。济慈个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也被纳入讨论,显现了诗人在作品中对美的追求和个人信念的传达。文本批评方法通过剖析诗歌文本,追踪了济慈的创作轨迹和文本进展。原型批评方法则对拉弥亚作为文学中女性角色的原型意义进行了挖掘。拉弥亚作为自然与文化、现实与幻想、理性与情感冲突融合的象征,为诗歌增添了深邃的内蕴。最后,叶教授从宗教及文化内涵的角度,指出了《拉弥亚》中希腊神话与基督教元素的融合,以及诗歌对人类原罪与救赎主题的探讨。这不仅是对诗歌深层意蕴的挖掘,更是对济慈深刻宗教与文化思考的展现。

讲座结束后,叶教授同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师生展开了热烈交流,对js33333金沙官网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进行了细致而全面的解答。在愉快热烈的学术讨论氛围中,讲座圆满结束。此次讲座旨在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助力文本分析,为文学学术研究提供指导原则和批判框架。这场为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知识盛宴,极大地促进了大家的文学批评知识积累,拓展了大家的学术视野,大家纷纷表示收益良多,不约而同为学院的学术活动积极点赞。